站在陕北高原的山梁上,望着厂区里纵横交错的管道在阳光下泛着银灰色的光,恍惚间又回到二十年前那个初来乍到的夏天。彼时的我背着行囊走下绿皮火车,黄土高原的风裹挟着盐碱味扑面而来,眼前的厂区还只是几座灰扑扑的厂房,谁也没想到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会生长出一座现代化的氯碱化工基地。
扎根黄土地
从“零”到“一”的奋斗征程
2005年入职时,我被分配到聚氯乙烯分厂当操作工。面对轰鸣的设备和密密麻麻的仪表盘,书本上的化学方程式突然变得陌生。记得在西化实习第一次独立巡检,老师傅带着我沿着管道走了整整三圈,听声音、看仪表、摸温度,每个参数都要烂熟于心。那年冬天,零下二十度的寒风中,我裹着军大衣守在压缩机旁,记录每个小时的电流强度变化。当看到自己独立完成的第一张运行报表被贴上“正确”标签时,我才真正理解了“干一行爱一行”的分量。
2014年公司二期项目开车,这是提升产能的关键战役。作为班长,我被安排到包装机安装调试工作。连续一个月加班,白天跟着包装机厂家调试设备,晚上查阅技术资料回顾记录厂家教的要点。当第一吨产品顺利包出,整齐码垛的那一刻,所有人眼里都闪着光。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企业的每一次突破,都需要无数个“较真”的身影。
转型之路
从包装班长到聚合配料“女汉子”
2015年,由于工作需要我转岗至聚合配料岗位,从配料的“新手”做起。为了掌握原材料消耗的平衡,我在操作室里记了整整三本笔记,把领用、消耗、库存、破损等数据用无数个公式比例的关系作成密密麻麻的图表。
有一次调试新配方时,反应釜突然出现异常波动。我盯着实时数据,回想起老技术员教的“望闻问切”法:听搅拌声的节奏、看物料颜色的变化、查管线压力的细微起伏。与工艺专工进行连续几小时的监测调整后,终于找到温度曲线的最佳拐点。还有一次在消耗数据有很大出入的时候,我一遍又一遍对所有领用料单、消耗数据、库存数量进行核对,查找其中的失误,直到消耗数据显示在正常范围,我才松了一口气。可我知道,这不过是把每个参数、数据都当成自家孩子般上心罢了。
在这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协作,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高效。工作中,我也遇到过不少挫折和困难,有工作失误带来的失落,有竞争压力带来的疲惫,但这些都没有让我停下脚步。我把它们视为成长的磨砺,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从压力中激发动力。每一次战胜困难后,我都能感觉到自己变得更加坚韧、更加成熟。
携手未来
与企业共赴新征程
回顾公司的发展历程,聚氯乙烯产能从10万吨跃升到30万吨,厂区里的小柳树从拇指粗的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就像这片黄土地上奋斗的我们——把根深深扎进泥土,在风雨中积蓄力量。这些都凝聚了金泰人的勤劳和智慧、心血和汗水,彰显着金泰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新的起点,我愿与企业一同追寻新的生活、新的发展、新的前程。我知道,若不是公司的包容与接纳,又何来我今日的成就。虽谈不上有多大的贡献,但与企业携手,让我的人生能够发光发热,更好地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艰苦的岁月,我会为有人离去而感到难过,也会为有人默默守护而感到宽慰,但我更愿那个守护公司的人是我,多一些时间留给金泰,也在公司的怀抱中,找寻生命的本真,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