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光阴,如白驹过隙,却在我与神木电石的共同记忆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从初入职场的青涩新人到能独当一面的调度员,我见证着神木电石从稳步前行到发展壮大的每一个精彩瞬间,而神木电石也像一片沃土,滋养着我从懵懂走向成熟,完成了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蜕变。
2018年的夏天,我怀揣着对化工行业的好奇与热忱,走进了电石分厂的大门。那时的厂区对我而言,每一台设备、每一段管线都充满了未知的吸引力。下班后,我总爱抱着CAD图纸琢磨,把厂区里纵横交错的装置流程一点点绘制成图,这份工作渐渐成了我的乐趣所在。两年间,我在机修、电仪、制筒等多个岗位间轮转,像一块海绵不断吸收着新知识、新技术。当把书本上的理论转化为手上的技能,看着工作效率在实践中一点点提升,那种成就感至今记忆犹新。更让我珍惜的,是和同事们围在设备前讨论解决方案、在抢修后相视一笑的温暖,这些瞬间让“工作”二字有了更鲜活的意义。
神木电石的发展脚步从未停歇,自收购成为国有企业以来便驶入了快车道,120万吨/年电石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续建项目的启动,更是让整个公司焕发着蓬勃的生机。2020年,我有幸成为这场建设洪流中的一员,在续建项目的浪潮里开启了新的成长篇章。项目设计阶段,我肩负起了数据计算的重任。记得首次接手续建项目物料平衡测算时,面对繁杂的数据和未知的变量,我心里既紧张又兴奋。我一次次向领导请教思路,向经验丰富的班长讨教实操技巧,还主动对接设计单位探讨专业细节。最终,我们以一期装置的运行数据为基准,查阅了数十份行业资料确定理论依据,整整半个月连轴转,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这次经历像一剂强心针,让我对复杂计算工作信心大增,后续顺利完成的炉气重大危险源临界量、电石炉散热损失等系列计算,都离不开这次积累的底气。
进入项目施工阶段,我深知自己在工程实操上的短板,便像个学徒般四处拜师。监理单位的验收标准、项目管理咨询单位的统筹思路、施工单位的实操经验,都是我汲取养分的源泉。同时,我把办公室的标准规范翻得卷了边,从联轴器装配的允许偏差到建筑防火间距的具体数值,从排烟系统的安装技术要求到设备试车的合格标准,几百个国标、行标条文被我整理成手册,随时拿出来对照校验。那段时间,我学会了“用标准说话,以数据服人”,在现场协调时,不再是凭感觉判断,而是能精准报出规范条款和参数范围,这让我的工作获得了领导的认可,也为项目的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贡献了实实在在的力量。
2023年,续建项目顺利落成,我也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新转折——调任生产技术部调度员。调度中心作为公司生产系统的“神经中枢”,既要协调各装置的负荷调整,又要统筹开停车管理,还要排查现场隐患,事无巨细却又至关重要。这对我而言,是扬长避短、打破信息茧房的绝佳平台。在日复一日的调度工作中,我跳出了单一的技术视角,开始学习生产管理的全局思维,综合协调能力在一次次应急处置和流程优化中得到锤炼。也是在这几年,神木电石为我提供了充足的成长养分,我不仅顺利考取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消防工程师证书,还在神木电石的推荐下成为榆林市政研督查专家,这些沉甸甸的收获,都是神木电石给予我的成长勋章。
七年时光,神木电石从稳步发展到跨越式腾飞,我也从一个轮岗学习的新人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调度骨干。公司的每一步跨越,都为我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而我在岗位上的每一分进步,也汇聚成了公司发展的涓涓细流。未来的路还很长,我深知唯有以“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初心继续拼搏,才能跟上公司疾驰的步伐。岁月如歌,唱不尽电石人的奋斗故事;征途漫漫,我愿与神木电石一同,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长风破浪,共赴下一个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