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给我安排了这个项目,就是信任我,不管多难我都要完成”。
作为一名工艺专工,他是公司里出了名的“硬角色”,在各项急难险重的工作中,总是能看见他行色匆匆的脚步。没有惊世骇俗的壮举,却凭着一颗不平凡的心,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用心工作、踏实做事,在平凡的工作中“秀”出自己的精彩。他就是金泰化学神木电石白灰分厂工艺专工全军。
初来乍到的“职场小白”
2017年,大学毕业的他如愿加入神木电石这个大家庭,成为原料分厂的一名巡检工。起初,刚毕业的他职场经验不足,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更是手忙脚乱,加之腼腆不怎么说话的他心里更是忐忑不安,正是有各种“毛病”的他成为领导的“重点关注对象”。
“必须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必须成为一名身怀‘十八般武艺’的巡检工”,这是他在思想汇报中的一句话。俗话说“笨鸟先飞”,初来乍到的他虽然闷声不说话,但心里有一股劲,一个目标,做到不懂就勤问,白天在现场,一遍又一遍地摸索、研究,晚上下班后利用自己的时间继续埋头熟悉工艺流程和设备操作至凌晨。就是有这股“狠劲”的他仅仅几年的时间,从青涩的职场“小白”华丽转身成为工艺技术骨干。无论遇到多难的攻关,他从未抱怨退缩,分厂申报的工艺研究课题及技改项目,工艺攻关在他看来都是必须要啃的“硬骨头。”他总是埋头专心研究,查询文献、跟现场、学技术,不厌其烦地记录各项试验数据,他总是第一时间掌握产品的最新动态。同事眼里的全军是一个喜欢不断钻研的工艺专工,研究产品性能、技术指标、设备技改项目,他总是默默地完成各项工作,稳重踏实的工作作风深受大家的好评,这也让他在工艺系统中脱颖而出,成为的职场精英“工作狂魔”。先后在2020年荣获公司“精细化管理先进个人”,2024年荣获“创新先进个人”。
职场精英的“工作狂魔”
“今天晚上必须啃下方案初稿这个‘硬骨头’”。
一副黑色框架的眼镜,一张始终保持笑容的脸颊,脚踏实地、憨厚老实,是同事对他的评价。自参加工作以来,反复地加班早已成为常态。为了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全军总能积极主动协调好各项工作,以淳朴的风格和坚毅的性格,和办公室团队一起干出属于自己的节奏和特色。他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生产现场的每一个角落,哪里有最难最艰巨的活,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别人问他为什么对待工作能如初心般笃定,他每次都挠挠头笑着说道“现场工作不能耽搁,耽误生产就是浪费资源,我要手把手的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在生产现场,常常看到全军一个人在机器旁研究方案,他始终相信:“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去一线都是答案”。为了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他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统领学习过程,时刻联系生产实际中的困难,聚焦问题不跑偏、扭住问题不放松,虚心向资历老的专工请教,把提高素质作为立身之基,把提升技能作为立业之本。先后数次赴同行企业就现场问题进行对标,与分厂负责人、各专业人员共同探讨、研究,经过共同努力,成功通过调整工艺配比,合理控制窑体温度,提高了套筒窑白灰质量,降低了石灰石碎料率,共同摸索把40—70mm的石灰石调整为50—80mm石灰石,使石灰窑超出原设计产能1200吨的4%。
钻研创新的“技术大拿”
“我要发挥自己特长,不断地摸索技术创新,节省不必要的支出,为公司稳增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断在降本增效上为分厂贡献“金点子”。通过拆、配、重组等方式,把废弃物品“变废为宝”。即使面对复杂的新工艺、新设备,他也能无所畏惧,大胆创新,敢于实践,参与完成了一件又一件技术改造,用实际行动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先后获得《白灰工段成品除尘灰放灰改造装置》《兰炭烘干炉进风结构》等实用型专利6项,参与完成白灰粉压球试验装置、白灰窑尾气除尘改造、套筒窑成品除尘、原料翻车机封闭、烘干除尘灰送电厂掺烧等32个项目改造,有效地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和作业风险。其中参与改造的通过白灰尾气除尘将颗粒物由200mg/m3降低至20mg/m3,为符合最新环保法律法规奠定良好基础;烘干除尘灰送电厂锅炉掺烧后,降低了烘干工段现场扬尘,每年可减少外购4200Kcal原煤7500吨,增加企业经济340万元。实现了“技术降本、技术创效”的目的,推进了分厂自动化、精细化管理工作。
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美丽的浪花在撞击暗礁时才更显得缤纷迷人,成功的星火在坎坷曲折的磨炼中才更显得闪烁耀眼。多年来,全军一直埋头钻研,甘于奉献。寒天酷暑,风霜雨露,从未有过丝毫怨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顾全大局。未来,他将继续以“想尽一切办法降成本”为目标,时刻牢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恪尽职守、锐意进取,不断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着青春的光彩。